创业慧康:携手平安,共创未来

2020 年 05 月 27 日

摘要

携手中国平安,医疗信息化龙头踏上新征程。公司是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之一,2019年全面升级战略,全新组建了医卫信息化、医卫物联网、医卫互联网三大事业群,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医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医疗两大业务,逐步从医疗IT供应商向大健康产业“运营商”转型。


医疗信息化: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以及集中度双升。新冠疫情按下医疗信息化产业“加速键”,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综合产品服务能力、客户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公司的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并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医疗:卡位行业关键资源,联手合作伙伴加速变现。2018年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重要的政策拐点,行业逐步切入医疗产业核心环节。公司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方法论是:以健康城市为抓手切入行业,快速掌握互联网医疗核心资源,打造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平台。基于上述方法论,公司历时多年精心打磨“健康中山”的已经开始运营,并进入全国异地复制的环节。未来健康城市的商业变现场景丰富,前景光明。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主业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以及集中度双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立足主业的同时,公司以健康城市为抓手积极切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实现从医疗IT供应商向大健康产业“运营商”的转型。暂不考虑后续定增摊薄影响,预计2020、2021年EPS分别为0.36、0.48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0元。


风险提示:互联网医疗业务发展低于预期;医疗信息化业务发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


1. 携手中国平安,医疗信息化龙头踏上新征程

1.1 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平安开启新征程

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造智慧医卫,服务健康事业”的企业宗旨,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在多轮医改变革中,公司准确踏中医改信息化的建设热点和节奏(97年创立切入医院HIS市场,06年起率先进军区域医疗平台市场),充分享受了行业红利,逐步成长为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截止2019年底,公司累计实施了2万多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行业用户数量6000多家,公共卫生项目遍及全国340多个区县,积累超过2.5亿份居民健康档案,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董事长葛航是公司实控人。截止2020年3月31日,董事长葛航共计持有上市公司股权28.44%(与平安旗下的上海欧贸股权转让交易后,持股比例将降至23.44%),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上市后较早实施了广而深的股权激励计划(2015年面向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了0.8%和3.47%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2019年面向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了1.80%的限制性股票),有效的调动了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携手中国平安,开启新征程。公司2020年5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长葛航控制的杭州阜康与平盛安康(中国平安控制)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平盛安康指定方——上海欧贸转让的方式转让5.00%的上市公司股权。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医疗信息化的领军企业,凭借过硬的IT服务能力、深厚的医院客户资源以及运营服务经验的积累,有望成为平安医疗生态圈重要的拼图。借助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生态势能,公司有望实现业务的升级和腾飞。


1.2 打造三驾马车,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运营商

打造三驾马车,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运营商。公司2019年全面升级战略,全新组建了医卫信息化、医卫物联网、医卫互联网三大事业群,在立足主业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医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医疗两大业务。其中,互联网医疗业务承载着公司产业角色升级转型的重任,公司将以城市级互联网医疗平台及单体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为两大抓手,与医养服务、药品流通、移动支付、商业保险等多产业实现跨界互联,致力于打通大健康全产业链,实现从医疗IT供应商向大健康产业“运营商”的转型。


2. 医疗信息化: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以及集中度双升

2.1 政策强力驱动,行业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2.1.1. 新冠疫情按下医疗信息化产业“加速键”


国内医院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也来自于政策的推动。2018年以来,行业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1)医院信息化行业的第一波黄金期是在1998-2003年。政策背景是国家金卡工程的推出,先是在局端完成了医保系统的建设,之后要求医保系统与医院对接,实现业务的实时结算。政策的要求带动了了医院信息化的从0到1,在全国普及了医院住院、门诊的结算(也就是最早的HIS)。


2)医院信息化行业的第二波黄金期是2009年-2011年。国家开始新医改,确立了医疗信息化作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之一的重要地位。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表示,振幅新医改8500亿元的投资中,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比例肯定不止100亿。巨大的财政支出推动了医院信息化的第二波建设浪潮,以公卫信息化、人口健康档案等为代表的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国的普及。


3)新冠疫情按下医疗信息化产业“加速键”,医院信息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2018年以来,卫健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从医院端以及政府端的信息化投入来看,我们预计会对行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此外,以新冠疫情为重要转折点,政府有望加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医院信息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2.1.2.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入动力显著增加


医院端:投入有望显著增加。根据IDC《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报告预测,2018-2022》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医疗机构的IT支出为330.7亿元。《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医院总收入为25784亿元。相对而言,医疗机构的IT支出占收入比重仍然偏低,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过去医院投入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以及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品质,由于缺乏明显的投入产出量化指标,导致投入动力相对不足。在众多行业政策的引领下,未来无论是处于政策合规需求还是内部、外部激励机制下的创收需求,医院信息化投入的主动性将有明显提升。



电子病历新政提升医院信息化投入的政策合规性需求。卫健委电子病历新政首次明确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达标水平和建设节点。“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各诊疗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有望形成外部激励机制,间接提升医院投入动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到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落地,成立医疗保障局,有望加速国内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我们认为,国内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落地意味着形成医院信息化投入外部经济激励机制。在更为合理的医疗支付方式的引导下,医院将产生充足的控费动力,通过加大信息化投入降低整体医疗服务的成本。


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形成内部激励机制,直接提升医院投入动力。国家医改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希望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有效提升整体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联体的建设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2017 年末,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工作;2020 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国内医院的产业生态将从单个医院快速向医联体过渡。在分级诊疗模式下,上级医院将自身的医疗能力通过远程医疗等技术辐射到下级医疗机构,而下级医疗机构则成为了上级医院的患者流量来源之一。很显然,辐射范围越广,生态伙伴越多的医院将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的患者,形成更多的收入。出于自身创收的目的,医院将有充分的动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其他医院的连接,构建医联体。


政府端:继续保持投入,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建设,为医改保驾护航。1)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投入。根据草根调研,以医疗信息化建设相对领先的上海为例,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没有大的投入,信息管理系统简单,仍然存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没有与大医院信息联网的情况,一定影响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我们预计,为了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政府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2)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分级诊疗的实现,除了强基层之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投入),围绕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投入同样重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到2020年,基本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医疗、医保、医药和健康各相关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认为,政府对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投入力度也将保持甚至加强。


2.2 行业更新换代周期到来,竞争格局有望加速向龙头收敛

老一代HIS业务系统已经达到生产力的极限,医院正在进入新一代HIS系统更新换代周期。中国医院现在运行的主流HIS,研发大多起步于20年前。面对新技术、新应用需求,特别是互联网大潮冲击,已然产生了各种“不适应症”。根据北大医信周志坚分析,当前医院信息系统面临着几个痛点和难题亟需去解决。首先是开发工具陈旧,过去及目前主要的HIS都是采用PB、VB等90年代的开发语言和技术,很多目前已经停止更新支持。其次是产品架构越来越臃肿,修改成本太高。现阶段的主流应用都经历了20多年的积累,不断在落后的架构上进行修修补补,累积效应导致修改困难,且修改后稳定性差。再次是系统设计围绕以费用为主线展开,而没有真正服务于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最后是主流HIS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还是基于实现方式的数据设计,缺乏针对系统层面的知识设计。根据IDC调查,有52.9%的医院正计划全面升级原有的HIS系统。



技术架构升级驱动下,行业龙头加速完成对本地化厂商的市场替代。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新一代的HIS系统与老一代HIS系统的区别在于——医院核心管理系统通常需要建立一个集成平台。从应用的软件开发技术来讲,该平台使用开放性的技术架构,从而使系统更加易于集成,易于维护和修改;从应用系统的角度来讲,该平台构建一个基础的核心医院系统架构,在此架构上诊疗流程能够做柔性配置,支持各类诊疗流程管理的软件功能模块开发;从集成的角度来看,该平台能够与其他专业的系统做数据交换和集成,并能够动态输出数据来构建新的系统。总而言之,新一代的HIS系统将会在底层技术架构层面有明显提升,毫无疑问也将大大提高了行业门槛。参考chima《2017-2018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过去医院选择选择软件供应商的评分占比中,本地化服务能力是排的第一位的。这是现阶段大量区域性本土医疗信息化小厂商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也部分造成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随着技术架构的升级,医院对于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能力的评分权重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公司有望凭借研发、服务的规模优势以及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领先性,完成对本地化小厂商的市场替代。


2.3 厚积薄发,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以及集中度双升

2.3.1. 行业领军企业,综合实力位居行业前列

2.3.1.1. 产品“无死角”覆盖,创新能力出色


拥有完整的行业产品线,实现业务“无死角”覆盖。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行业整合,迅速补全产品体系以及提升服务能力。在保持高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公司打造了完整的行业产品线,旗下目前共有八大系列2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产品线横向覆盖2B医院信息化、2G区域信息化以及2C个人健康,纵向囊括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应用到医疗物联网等技术,是行业内极少数业务“无死角”覆盖的公司,可以充分应对市场多元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上市以后继续反复打磨产品,提炼出客户的共性需求,重组了传统产品的技术架构,将部分紧耦合的系统打散,实现应用的轻量化实施、模块化组装,目前整体产品具备“易于交付”的属性,交付周期和定制化开发成本显著下降。



产品持续创新能力出色。自2015年上市以来,随着医疗信息化应用场景的深化,公司一直在持续推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创新医疗信息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升级需求。以互联网医院、医疗大数据为代表的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线取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其中,1)互联网医院产品线。公司积极打造“互联网医院”重塑医疗服务模式,已成功建设70多家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项目,典型案例包括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2)医疗大数据产品线。公司前期与上海市闵行卫计委、江阴市人民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签署了关于大数据业务合作及实施意向协议,后续有望继续挖掘存量客户的升级需求。



2.3.1.2. 客户资源丰富,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完善


客户资源丰富。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已累计实施近2万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共卫生项目遍及全国340多个区县,为30万基层医生提供工作平台,积累超过2.5亿份居民健康档案,行业用户数量6000多家,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第一梯队。医疗信息化行业普遍存在合作的“惯性”和“粘性”,海量的存量客户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公司上市前即已经完成全国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的搭建,目前在全国设有7个大区市场营销服务中心及15个省级营销服务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与客户之间的及时沟通并提供贴心的本地化服务,为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2017年公司并购了博泰服务(现改名为慧康物联网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的IT运维服务商,博泰服务已搭建完成庞大且高效的服务网络,遍布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含计划单列市),270多个本地化服务网点,拥有完善的客户服务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整合博泰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3.1.3 行业标杆案例众多,以点带面辐射全国


全国区域信息化平台标杆——“闵行模式”。2006年,公司承接了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信息化项目。项目为社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居民生命周期中包括出生时的健康状况、预防接种、体检诊疗、健康评估等重要健康信息,把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在社区层面结合起来,整体设计思路行业领先。“闵行模式”因此被原卫生部列为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的试点,公司也顺势将社区医疗信息化推广至全国上百个城市,成为国家健康档案标准制定的相关成员之一。可以说,“闵行模式”的打造,奠定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行业首个实时医疗大数据分析项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2017年11月,公司中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项目,该项目系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的医疗大数据产品。该大数据平台采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等最新的技术手段,医生和科研人员通过该平台实现对文本电子病历、数值检查检验、医学影像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科学分析,使得医疗科研手段和方法、效率和准确性大为提高。项目实现一个支持海量PB级别医疗历史数据实时结构化语义检索、响应效率高的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针对医生的科研和临床需求,提供病历精准检索、导出,数据统计分析、人工智能挖掘分析、精准医疗辅助等全面科研、临床辅助诊断服务平台,提升科研效率,共享科研成果。基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疗大数据项目良好的示范效应,公司在医疗大数据产品线的全国拓展十分顺利,已在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多个大型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全国首个健康城市PPP项目——“中山模式”。公司2015年中标中山市健康城市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医疗卫生信息化PPP项目。基于“项目建设+特许经营权”的模式,公司获得了中山市健康城市10年的运营权。2018年底,公司“健康中山”运营平台正式验收发布,业界评价其为2018年度明星项目。目前,公司已经广泛牵手产业各方,共同探索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药品、保险、健康、金融、数据、广告等多领域、多方式的运营服务。



2.3.2. 公司有望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


乘势而上,有望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根据IDC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国内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CR10从48.5%上升至55.4%,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实力顺利上升至行业前三。根据前文分析,2018年以来医院信息化行业的第三波黄金发展期与行业更新换代周期叠加,行业龙头将加速完成对本地化厂商的市场替代。我们判断,公司作为综合实力全面领先的行业龙头,有望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


3. 互联网医疗:卡位行业关键资源 联手合作伙伴加速变现

3.1 政策春风至,互联网医疗迎拐点

新政明确业务边界,互联网医疗产业迎拐点。2018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重要的政策拐点,国家卫健委正式印发《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套文件,其内容包括互联网诊疗的执业细则、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监督管理等。新政进一步明晰了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边界,给了之前起伏不定的互联网医疗一颗“定心丸”,使得互联网医疗可以从预约挂号、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外围业务,逐步走向诊断和治疗的核心业务。同时,也对之前摸索中前行的互联网医疗提出了规范和要求,明确了法律责任主体。在新政发布后,国内互联网医疗产业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根据健康界近期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11月,全国目前已有294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3.2 以健康城市为抓手,快速圈地行业核心资源

公司的互联网医疗方法论:以健康城市为抓手,打造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平台。长期以来,国内医疗行业面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局,分级诊疗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但碍于数据不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限制,分级诊疗很难真正落地。家庭医生也是现阶段力推的措施。然而,分配式的家庭医生,在无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完善的转诊制度支持,同时无医患信任的情形下,也难以发挥作用。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在通过自己的模式试图解决这一痛点,公司选择了以城市为单元,打造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平台的策略。以健康城市为切入点,为卫健委等政府机构提供医保结算、远程问诊、分级诊疗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等基础设施系统,可以将本地的医疗资源(医院和医生)整体打包接入平台。基于连接医院、医生,同时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城市级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可以联合产业合作方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包括平台电商、保险核算、以及市场化的家庭医生等,满足用户医疗健康需求的同时,发掘新的变现方式。



以以健康城市切入口,公司迅速掌握互联网医疗核心资源。以健康城市为切入口的互联网医疗方法论,有助于公司迅速掌握互联网医疗核心资源,形成竞争壁垒。1)为新进入者设置了高的进入门槛。迎合国家健康城市、分级诊疗的医改建设需求,公司通过信息化工具深度赋能城市区域内的医院以及医生,构建了较强的服务粘性,对新进入者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2)“产品+运营”的体系,助力公司与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区别于在众多医疗信息化和传统IT服务企业,公司除了医疗信息化产品赋能医院、医生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在帮助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的过程中,可以保障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实际运营效果,真正让医院开展的互联网医院业务在当地推广和使用开来。


广泛连接产业合作方,进一步发挥自身产业连接器的价值。公司围绕“健康城市”运营业务生态体系已经分别与妙手医生、华为、网易、蚂蚁金服、腾讯、联想等优秀的设备制造、互联网、数据应用厂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与产业合作方强强联手,公司将进一步挖掘和放大自身产业连接器的价值。


3.3 “中山模式”树立标杆,进入全国异地复制阶段

历经近4年时间打磨,“健康中山”树立行业标杆。公司自2015年成功中标健康中山PPP项目后,历经近4年时间打磨,于2018年底实现项目的验收,并宣布正式进入运营期。总体而言,健康中山实现了“便民、便医、便政”。1)便民:实现了所有全市范围内医疗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老百姓只要下载“健康中山”APP,不光可以挂号、约医生,个人的医疗信息也全部集中在这一平台;2)便医:医护人员可以基于健康中山平台获取完整的居民健康信息,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服务,也可以基于平台实现更好的医患互动。同时,平台也彻底解决中山市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间协作的水平。全流程支付、线上预约、报告查询等便捷就医服务也能提升单体医院的运营效率;3)便政:对于医疗卫生管理者而言,通过健康中山的平台能够动态掌握全市医疗服务资源,实时、科学地进行管理,提高医疗结构的诊疗服务水平。作为健康中山的运营商,公司以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卫生平台、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健康卡构筑一个健康城市服务体系,同时与医养服务、药品流通、商业医疗保险等多产业实现跨界互联,共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以健康中山为样本,向全国复制,实现“百城亿家”蓝图。根据长城国际健康论坛报道,公司董事长葛航在《建设健康城市,打造百岁工程》主题演讲中披露了公司未来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运营商的“百城亿家”的计划:打造100个健康城市,服务于1亿个家庭,3亿用户,构建一张中国健康网。值得强调的是,未来公司健康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原有客户中已经建设成的有区域医疗、医共体的地区,鉴于其区域医疗和医院共同体都是已经建成,公司只需在原有的平台上搭建运营平台即可,建设周期和投入的成本都会较“健康中山”大幅降低。我们认为,经过4年的精心打磨,以健康中山正式验收和进入运营期为标志,公司以健康城市为抓手,打造城市级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战略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即全国快速复制拓展的阶段。


3.4 商业变现场景丰富,前景光明

3.4.1. 健康城市商业变现场景丰富


健康城市的商业变现场景丰富。公司健康城市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HIT收入以及运营收入。在前期建设阶段,公司收入主要将来源于为政府、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健康机构和消费者持续提供监管、数据与运维服务等。而进入运营期,公司则可以广泛连接产业合作方,对平台上的流量、数据进行变现。



3.4.2. 处方流转有望率先突破


医改持续推进,医药分开是行业新生态。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医药分开。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推动医药分开,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从目前改革成效来看,国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比已经有明显的降低。参考日本医药分开的推进历程,我们判断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国内医药分开的趋势将不断深化,医药分开是行业新生态。



公司卡位处方流转核心环节。过去患者在大型公立医院看病购药,随着医药分开的实现,处方从医院顺利外流,患者的购药场景将发生改变。我们认为,未来将新增三类购药场景:在线下零售药店购药;通过医药电商购药;对于部分慢病患者,则可以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经家庭医生诊断后,延续上级医院的医嘱用药。新的购药场景催生了新的IT需求,梳理处方外流的业务流程,最核心的IT需求是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其作用和意义在于:1)三医之间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品零售消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本质上是三医(医院、药店、医保)联动的平台;2)承接外流处方的信息平台。医院医生通过HIS系统连接处方共享平台,可以开具电子处方,将处方外流到院外。公司健康城市平台作为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数据通道和业务纽带以及城市居民的就医入口,卡位了处方流转核心环节,在处方外流的产业趋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处方外流有着清晰的商业模式。根据动脉网的报告,国内处方外流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900亿元/年,市场空间巨大。在处方流转过程中,公司作为就医入口有望成为院外处方的分配中心,可以向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等药品流通渠道收取可观的处方导流费用。根据产业链调研,根据不同种类的药品,处方导流收入可以从药品流水中收取5-10%不等的导流费用。我们认为,处方外流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商业模式清晰、行业驱动力强(医改),公司的健康城市运营变现有望率先从处方外流领域突破。值得强调的是,公司已经在积极践行处方流转的商业模式。2019年3月,公司宣布与妙手医生达成战略合作。妙手医生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拥有行业关键资源的积累,旗下拥有的“妙手医生”网站及APP产品是国内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获得者,其在院外处方流转、互联网医院运营、药品供应链及DTP全国布点、品牌医生运营方面深具能力。公司将与妙手医生共同构建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处方、药品配送到家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4. 财务分析、盈利预测&投资建议

4.1 财务分析

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公司近5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12.9亿、2.13亿。过去5年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为26%,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35%。其中,2017年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购的博泰服务于2017年2月完成并表。



整合取得良好效果,优化人力结构,医疗业务比例持续上升。此前市场对于公司整合博泰服务的效果存在担忧。从2018年开始,在顺利完成业绩承诺的基础上,公司加速了对博泰服务的整合。一方面主动收缩原有非医疗业务,对人员进行了结构优化(公司生产人员从2017年的2574人降至2019年的1714人,减少人员主要来自博泰服务);另一方面调整了其业务发展方向,重心转向医疗物联网业务,与公司主业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我们认为,从实际进展来看,整合效果良好。公司的医疗业务占比也在持续上升,2019年营收占比达到79%。



研发资本化程度低,业绩质量高。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比例,2016-2019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分别为15.41%、10.04%、12.61%、14.11%。同时,公司研发资本化程度显著低于同行业公司,经营业绩质量高。

4.2 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1):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医疗信息化业务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核心假设2):以慧康物联网公司(原博泰服务)为主的非医疗行业业务将继续主动收缩,业务重点逐渐转向医疗物联网领域。

核心假设3):互联网医疗业务逐步开始探索运营模式,未来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极。


4.3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主业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以及集中度双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立足主业的同时,公司以健康城市为抓手积极切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实现从医疗IT供应商向大健康产业“运营商”的转型。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暂不考虑后续定增摊薄影响,预计2020、2021年EPS分别为0.36、0.48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0元。

5. 风险提示

医疗信息化业务发展低于预期;互联网医疗业务发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


摘自安信证券

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福建恒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福建恒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